国庆节≠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9月21日就已经宣布过了。政协第一届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国旗的诞生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共收到了3012幅图案。9月27日,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更换国旗旗杆
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曾更换过一次。第一根国旗旗杆是1949年开国大典时用的那根旗杆,高22米。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32.6米。而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
国徽的诞生
9月27日召开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大会主席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1950年6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此后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1年5月1日,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国歌的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文革”中,由于田汉被打倒,歌词不让唱了,《国歌》只能由乐队演奏。1978年3月5日《义勇军进行曲》填了新词。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直到1982年12月4日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母亲繁荣昌盛!
也遥祝此刻的你,平安喜乐,心想事成!国庆节快乐!
新浪爱拓放假时间:10月1号-10月4号